行知书院小教专业2406团支部开展"童心织两会,非遗筑乡梦”活动

活动旨在创新构建"学践传一体化"育人模式,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积极响应文化振兴战略号召,我校行知书院小学教育(师范,教师专项)专业2406团支部于4月13日,联合共青团马宫街道工作委员会、新北村村民委员会、马宫街道幼儿园及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在汕尾市马宫街道新北村成功举办"童心织两会,非遗筑乡梦——新北村非遗主题传承季"系列活动。活动聚焦"幼儿感非遗,同寻乡间美"专题,组织高校师生50人、学前教育对象15人及青年志愿者15人,创新构建"学践传一体化"育人模式,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活动实施过程中,团支部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自主研发竹编、剪纸、绣球、漆扇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课程,构建"1+N分龄教育体系"。通过系统化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50名师范生完成绣球传统技艺研习,创作非遗主题手工艺品20件,同步开展村庄环境美化行动,累计完成300平方米公共区域环境整治;15名学前儿童在非遗工坊体验活动中,系统参与剪纸拼贴、漆扇彩绘等传统技艺实践,创作完成24件充满童趣的非遗主题手工艺品,以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乡土文化特色。

活动成果转化阶段,团支部依托新北村现有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联合属地单位精心策划非遗文化展示活动。通过将绣球、竹编、漆扇等非遗手工艺品与乡村特色场景有机融合,在村内三处标志性景观设立专题场景打卡动线,组织参与者开展作品展陈与沉浸式体验活动,全景式呈现非遗技艺与乡土美学的共生关系。活动期间集中展陈20件精选非遗手工艺品,同步结合场景特色拍摄活动纪实影像100份,为后续非遗文化宣传推广储备优质素材。通过非遗元素与乡村风貌的创意结合,形成"以文彰旅、以旅促文"的联动效应,有效扩大非遗文化传播覆盖面。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人员与共青团马宫街道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马宫街道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及学前教育对象进行集体合影留念,并通过现场访谈形式收集参与者对非遗文化的情感认同与传承意愿,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实现多维成效:一是强化师范生课程研发与实践教学能力,深化文化传承使命意识;二是创作系列非遗文创作品,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增长点,配合环境整治行动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新北村地域品牌影响力;三是成功验证"高校主导—社区协同—公益支持"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文化振兴经验模板。

共青团马宫街道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指出:"本次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检验师范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为青年学子职业发展夯实专业根基。"后续,支部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推进非遗课程体系化建设,推动文化传承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切实构建扎根乡土、服务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图文:曾佩怡、李恩熙、张颢、黄语昕、方海霞

初审:范凯蒂

终审:吴卫

编辑:李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