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成功举办第28 期教学工作坊。此次工作坊围绕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 以《动物营养学》为例” 这一主题,邀请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张世海副教授前来分享前沿经验与见解,众多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教学创新的无限可能。
工作坊开场,张世海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了与在场教师的距离,并点明当下教育领域正处于变革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其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讲解过程中,张世海通过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针对不同教学需求巧妙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以《动物营养学》课程的备课环节为例,以往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资料、分析学生过往成绩数据来确定教学重点,而如今借助智能教学平台,系统能够快速整合海量的动物营养学专业知识资源,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挖掘,精准定位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自动生成详细且个性化的备课建议,极大地节省了教师备课时间,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
课堂讲授时,张世海展示了智能教学软件的强大功能。它不仅能将复杂的动物营养代谢过程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呈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课堂表情、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分心迹象,教师便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发起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确保课堂始终保持高效活跃的学习氛围。张世海指出,课后作业与辅导环节同样因人工智能而焕然一新。以往批改作业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如今智能批改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批改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情报告。对于主观题,系统也能给出初步的批改建议和评分参考,大大减轻教师批改负担。同时,智能辅导系统还能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其推送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和拓展阅读材料,实现个性化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纷纷就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张世海展开热烈讨论,如人工智能工具的操作难度、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以及如何平衡传统教学方法与人工智能应用等。张世海现场耐心解答,并鼓励教师们大胆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课程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式。
随着工作坊的圆满结束,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教学创新的新思考,准备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此次活动无疑为我校汕尾校区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动力,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校区的教学质量必将迈向新的高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更加坚实的道路。
图文:许樱可
初审:朱蕾
终审:曹剑辉
编辑:李碥